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的什麼化石是中國華中地區

來源:秒懂百科站 1.89W

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的長陽人化石是中國華中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屬早期智人。1956年,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岩洞穴中發現了長陽人的化石,因為牴觸在長陽這個地區,所以賈蘭坡教授將之命名為“長陽人”化石,從整體來看,長陽人體質的進步性質比原始性質為多,與其他早期智人相近。

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的什麼化石是中國華中地區

長陽人化石發現的過程

長陽地處鄂西南山區,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這裡山嶺縱橫,植被豐富,洞穴較多,這就為遠古人類居住和生存提供了較優越的條件。在這些溶洞中,蘊藏著較為豐富的古脊椎動物化石,且早在清代就被發現。

據同治年間的《長陽縣誌》中就有相關記載,在“遺聞”部分也有出土化石記載。由於科學落後,當地人們將這些古脊椎動物化石統稱為“龍骨”。

一九五六年七月,當地群眾為集體找副業門路,在洞內挖“龍骨”出售,時任縣一中生物老師陳明智(已故)得知訊息後,便帶著學生到鍾家灣採集化石標本,從供銷社收購的數萬斤“龍骨”中挑選了一箱化石,其中一塊人的上頜骨化石,並附有兩枚牙齒。

其它化石運銷到省城武漢後,被省文化主管部門發現,立即電告長陽文化科:“長陽破壞古脊椎動物化石嚴重,必須立即調查禁止。”

省博物館速派毛在善同志來到長陽,與時任文化科科員的龔發達同志一同步行至鍾家灣調查,又挑選了三箱化石,後由毛在善同志將這批化石標本連同陳明智老師發現的上頜骨化石一併送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經鑑定確為古人類化石,而且其中有一件人類的上頜骨是在長江以南與其相同的動物群中從來沒有發現過的。

鑑於這批材料的重要性,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於一九五七年二、三月間特派賈蘭坡、翟人傑、黃萬波等5人前往長陽調查並進行了科學的發掘,參加發掘的還有省文化局徐鬆俊和縣文化科龔發達等同志。

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的什麼化石是中國華中地區 第2張

長陽人化石特徵

“長陽人”化石,包括1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的上頜骨,以及一顆單獨的左下第二前臼齒。牙齒相當大,咬合面紋理複雜。齒冠較低,齒根很長,下第二前臼齒的齒根有兩個分枝。

上頜骨和其他早期智人的一樣,一方面保留了若干原始性質,如梨狀孔的下部較寬,鼻腔底壁不如現代人那樣凹,而與猿類接近,犬齒比較發達等;另一方面又有許多與現代人相近的進步性質,如頜的傾斜度沒有北京人的顯著,鼻棘較窄而向前,上頜竇前壁向前擴充套件超過第一前臼齒,顎面凹凸不平等。

從總體看,長陽人所具有的進步性質比原始性質要多,明顯地比北京直立人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