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的出處 - 打草驚蛇的典故

來源:秒懂百科站 2.26W

唐代時有一個縣官叫王魯,他經常貪污受賄,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看完狀子後很害怕,不由自主地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以驚蛇。”意思就是:你(雖然)打了草,我就像一條蛇,被嚇住了。

打草驚蛇的典故 打草驚蛇的出處

打草驚蛇,意思是打的是草,卻驚動了藏在草叢裏的蛇。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對方有了警覺和防範。出自《南唐近事》宋·鄭文寶:“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打草驚蛇的典故 打草驚蛇的出處 第2張

造句示例:

1、偵破工作應謹慎保密,不要打草驚蛇。

2、你這樣輕舉妄動只會打草驚蛇,給下一步的工作帶來困難。

3、不要做那種打草驚蛇的蠢事,不動則已,要動就必須使罪犯全部落網。

打草驚蛇的典故 打草驚蛇的出處 第3張

4、大家先不動聲色,免得打草驚蛇,讓他跑了。

5、這個計謀的關鍵在於避免打草驚蛇,等對方鬆懈後,可一舉進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