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哪些 - 端午喝雄黃酒的地區是哪裏

來源:秒懂百科站 2.11W

隨着時代的變遷,端午節已成爲了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傳統,也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那麼,端午喝雄黃酒的地區是哪裏?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哪些?下面跟隨天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喝雄黃酒的地區是哪裏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哪些

端午喝雄黃酒的地區

端午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面板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

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之一。相傳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這便是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賽龍舟以紀念之。

2、吃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黏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糉子是“筒糉”,至於後來人們用蘆葉包糉子,傳說是由於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叫區曲(或謂歐回)的人夢遇一個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它用蘆葦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蛟龍是怕蘆葉和五彩絲的。”自此以後,便有了角黍。

3、懸鐘馗像:鍾馗的作用類似於門神,其畫像常被用於驅鬼避邪據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日:“臣姓鍾名馗,即武舉不第,願爲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4、掛艾葉葛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把蒿蒲、艾葉掛在門邊以避邪驅瘴。據說用葛蒲做劍,插於門帽有驅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葛蒲劍,瘟神歸地府”。

5、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喝雄黃酒的地區是哪裏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哪些 第2張

有關端午節的傳說

1、紀念屈原說,最廣爲流傳的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在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百姓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也爲了他的靈魂不在江裏餓着,人們用糉葉包裹食物扔進江中,之後形成了端午食糉的風俗,端午的風俗還有划龍舟、戴香囊、系五彩繩、掛艾草、塗飲雄黃酒等。

2、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心懷家國,卻被奸臣陷害,爲自證清白自刎而死,在五月五日那天屍體被投入江中,因此有傳言說端午是爲了紀念伍子胥。

3、紀念孝女曹娥說,相傳曹娥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由此傳爲神話,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4、紀念介子推說,介子推是寒食節與清明節由來傳說的主角,可也有認爲端午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據東漢時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說,端午節係爲紀念先賢介子推。

以上就是關於“端午喝雄黃酒的地區是哪裏?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哪些”的相關內容,感謝閱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