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怎麼寫

來源:秒懂百科站 4.83K

最美的青春講的也在建國初期到塞罕壩林場植樹的時代,很激情的歲月、也很給人感想。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方便大家學習。那麼《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怎麼寫呢?

《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怎麼寫

《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怎麼寫(一)

最近,我看了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這部劇以塞罕壩造林人的真實事蹟爲原型創作,講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以馮程、覃雪梅爲代表的大中專畢業生,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創造塞罕壩綠色奇蹟的故事。

前一段時間,我們剛剛學習過塞罕壩精神,透過電視劇,我把當年塞罕壩人敢爲人先,在荒原上植樹造林,開創一片新天地的精神體會地更深了。特別是馮程爲了完成陳工臨終前的囑託,也爲了完成自己曾經在已經去世的女友描繪的塞罕壩世外桃源美景的夢想,堅守塞罕壩,爲荒漠披上綠洲付出熱血甚至生命。馮程和覃雪梅、趙天山等爲代表的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林業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與當地林業幹部職工爲骨幹的開荒隊伍,與當地幹部羣衆一起,拉開了與自然抗爭的序幕。

什麼是最美的青春?

青春就是一羣年輕人在蒼茫的荒漠中風沙中手挽着手前行的身影,青春就是白茫茫大地上季秀榮穿着紅裙子翩然起舞的身影,青春就是年輕人爲了育苗專業知識而常常爭吵,青春就是食堂裏吵吵鬧鬧吃着粗糧卻始終飽滿的革命熱情,圍桌而坐吟誦詩歌“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最美的青春,是傳承艱苦奮鬥,投身國家事業。

他們身上不僅有着堅定的意志力和頑強的生命力,更有着樂觀向上、奮發圖強的正能量。《最美的青春》用馮程等人不畏惡劣的環境,無私地奉獻出青春甚至生命,與大自然勇敢抗爭的塞罕壩精神向觀衆傳達正能量的價值觀,讓當代年輕人受益匪淺。幾代人的青春和堅守,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創造出塞罕壩的綠野奇蹟,塞罕壩造林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怎麼寫(二)

用了三天時間,我看完了央視大劇《最美的青春》,我意猶未盡,感觸頗深。

該劇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以馮程、覃雪梅、孟月等爲代表的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放棄大城市的優越環境和更好機會,來到承德境內的塞罕壩上植樹造林,不畏艱難,克服了一個個難題,最終使得沙漠變綠洲,荒原成林海,塞罕壩從高原荒漠變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

看完電視劇後,我一直在思考,爲什麼說他們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最美的青春是什麼樣子的青春。

關於《最美的青春》觀後感怎麼寫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熱門標籤